果靖霖:爱演戏也爱家庭,妹妹智障,妻子去世12年不结婚
他是在文艺大师云集的胡同里长大的。
戏剧这个梦想,从小就在他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了。
1970年,果靖霖出生在北京,那时候他还叫果静林。
小时候站在街门口,就能看到路对面北京人艺宿舍的后门。
而一墙之隔的旁边,住着京剧大师梅葆玖。
稍微走几步路,就是中国社科院的宿舍。
出了胡同隔着几条街,就是美术学院的宿舍。
所以在他家的周围,住了一大堆的文艺大师。
那时候,果靖霖最喜欢往吕中家的院子里钻,因为他和吕中的儿子吴兵同岁。
两个孩子能玩到一起来。
在街口,有时孩子们能看到梅葆玖敞亮的小汽车。
那种新鲜感,往往能让他们跟在后面跑很久。
而且,他们还经常看到梅先生在胡同里小心地擦洗汽车。
他们几个小子就围在一旁看,看多久都不觉得腻味。
有时候兴致来了,果靖霖会拿起一把扫帚当马骑着。
一边在胡同里来来回回跑着,一边还在嘴里念念有词:
“我不挂帅谁挂帅,锵锵锵……”
彼时买东西都是凭票,附近有统一的副食店。
有时候他帮家里大人排队去买食物,也会碰上人艺的林连昆。
林连昆一边喊着他小子过来,一边把他拽到跟前,摸摸他的头,然后又摸摸他喉结。
都说耳濡目染,即便果靖霖的父母是工厂里普通的机关干部,完全和文艺不搭边,
但果靖霖天天在这种环境里长大,慢慢也就被熏陶出来了。
因此渐渐长大,他的内心也产生了对戏剧浓烈的渴盼。
高中的时候,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突然看到了找演员的通告。
有心想演戏的他,就照着报纸上给的地址去面试了。
按照考官的要求,他朗诵了一首诗。
面试之后,人家让他回去等消息。
由于还是学生,因此他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脑后了。
那年暑假,同学们都组织起来要勤工俭学。
他是学生会主席,就在牵头负责这事。
想来想去,他们一帮学生决定到西单去卖万能胶。
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进的货,两毛四分钱一瓶的胶水,他们在西单卖一块钱。
几个人看着摊子,以他为首,每天在市场上忙得不亦乐乎。
这些同学中,就有他暗恋的初恋对象佟欣。
他和佟欣在一条胡同里长大,可谓两小无猜,如今正值青春,彼此也早都暗生好感。
这种感觉还说不上是纯粹的爱情,懵懂的感觉,只是让两个人体验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滋味。
再说,正值高中课业繁重的时候,他们还是商定,先以学业为重。
有一天,果靖霖和几个同学继续在西单出摊的时候,突然发现一帮人在远处看他们。
他们原本还以为是市场部门来检查的,但仔细一看又不像,这帮人都穿着军装。
还是他胆子大一些,就问他们在干嘛,为什么一直看。
其中一个女的过来自报家门,她说自己叫琪琴高娃,正在拍一部电影。
正当果靖霖有些疑惑时,对方又提醒他,你去面试过演员,忘了?
果靖霖彼时还真把之前的面试忘到脑后了,经过对方的提醒,他才想了起来。
既然要演电影,何乐而不为呢。
于是那年夏天,他很快走进了电影《普莱维梯彻公司》剧组。
这是一部反映高中生的片子,他在片中饰演主角劳格达。
第一次走进剧组,看着那台架设起来高高大大的摄像机,他的心里突然只剩下害怕了。
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,而且当时的摄像机还是胶片的,工作起来咔咔咔地响着。
害怕归害怕,自己都已经答应来了,就得咬着牙上。
尤其每次导演喊开始的时候,周围虽然有一圈的工作人员,但是却出奇的安静。
果靖霖在那种氛围下,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。
所幸没出什么大岔子,即便是硬着头皮上,绷着演,但每场戏也都能通过导演的验收。
这也充分说明,那时候的他,对于表演,已经基本入门了。
不过在他自己看来,哪怕在之后的拍摄中已经能入戏了,但害怕的感觉依旧如影随形。
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,他也混在人堆里去看了自己演的戏。
那种感觉让心头很异样,心说自己怎么这么丑,头发要是梳个分头就好了。
正因为喜欢,再加上年纪轻轻就有了第一次演戏的经历,更坚定了他要学表演的念想。
于是高三的时候,他就试着向父母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有一天,他和父亲进行了一场很有趣的对话。
“爸,我有个想法,大学去学戏剧。”
这话说完后,父亲愣了一下,过了半天才说道:“唱戏去啊?”
“不是唱戏,是话剧。”
“跟唱戏也差不了太多。”
他感觉没法说下去了。
家里老早就给他规划好了,长大了要么去当兵,要么学个医生或者律师。
这些都是靠谱稳当的职业。
所以,对于儿子突然冒出的学戏剧的想法,父亲自然是不同意的。
但果靖霖又想学,父子俩于是便拧到一块儿了。
多年以后,据果靖霖自己回忆,那段日子父子俩的关系很僵。
为此他都从家里搬了出来,住在同学家里复习。
孩子大了,有了自己的主意,家里再干涉,也无济于事。
果靖霖那一年想报考中央戏剧学院。
碰巧中戏那年不招北京地区的学生,他没办法,不能为了上中戏再复读一年。
于是,他退而求其次,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。
学习成绩不错,还有之前参演电影的经历,所以他的报考很顺利。
他即将奔赴上海,心爱的人还在读高中,彼时的爱意还是只能珍藏在心底。
大学期间,在班级里他和徐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。
除了专业课,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。
他和徐峥的成绩都不错,两个人经常在各方面去比。
比学习、比爱好甚至比穿着搭配。
就这样,他在上海度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。
等到23岁那年,生活却突然出现波折,成为果靖霖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年。
这一年,果靖霖的母亲猝然离世。
等到他赶回家里的时候,看着已经阴阳两隔的母亲,内心除了悲痛,还有一种深深的别扭。
他觉得老天爷太不公了,自己还没有给母亲尽过一天的孝心,母亲却就这也离开了。
那时候,他还记得母亲生前喜欢一件大衣。
不过那件衣服很贵,母亲一直没有舍得买。
如今母亲离开了,他决定把那件大衣买下来,算是送给母亲最后的一件礼物。
可他一个穷学生,哪里又有钱呢?
他拒绝了同学和朋友为他凑份子钱的提议,因为他觉得那样做不是自己的身心换来的。
时间紧迫,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献血。
那时候献血还是有偿的,他拿着卖血的四百块,去给母亲买了这件最后的衣裳。
送走了母亲,果靖霖感觉家里塌了一半。
父亲整天借酒浇愁,原本智力就有障碍的妹妹,经过这一刺激病情也加重了。
思来想去,他决定退学,把这个家撑起来。
不过,佟欣却坚决不同意他这么干。
马上就要毕业了,这时候退学,不是自毁前程吗?
而且,这么做,就等于是在伤害母亲的在天之灵啊。
佟欣告诉果靖霖,安心上学,家里的事,我来替你照顾。
于是,只要有空闲,佟欣都会到果靖霖家里,帮着洗洗衣服做做饭。
有时候,还要带着生病的妹妹去医院里治疗。
就这样熬到了1994年,佟欣也已经考上了林业大学。
果靖霖即将从上戏毕业,无论在事业还是生活上,他都要准备返回北京。
事业上,他感觉上海虽然也有十分浓郁的文艺气息,但太过于甜蜜,没有北京那么蓬勃。
就连老师王志文都说,想当演员,哪怕是条狗,也得是在北京。
生活上就更不用说了,这一年多来都说佟欣在帮着他照顾家里,他需要回去挑起大梁。
于是,他报考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。
他的成绩很不错,不但被顺利录取,而且还是第一名。
毕业的各项事宜做完,单位的报到通知也下来了。
他是地道的北京人,知道青年艺术剧院的地址在哪儿。
报到那天,他兴冲冲地去了东单剧院所在的地点。
可让他料想不到的是,原来剧院的地方成了一片砖头瓦砾,单位早拆得不知所踪了。
之后他才知道,剧院拆迁了,准备盖新单位。
一路打听着,他来到了劲松附近的一家商店,剧院的临时办公地点就在楼上。
看着这乱糟糟的临时办公点,他也有些懵圈。
工作人员看到他不请自来,还问他是干嘛的。
他把情况说了下,才算是报道了。
然后他怯生生地问,以后怎么上班?
工作人员告诉他,房子已经拆了,新楼还没建起来,暂时不用上班。
对于他很关心的工资,单位里说,在不上班期间工资发60%。
于是,去单位报到一个月后,他领取到了198.5元的工资。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北京,正值下海经商的高潮时期,这点工资已经落伍了。
单位有了着落,接下来住房成了大事。
他是新人,再加上单位刚刚拆迁,没新房子分给他。
而且那时候,他的父亲又刚刚组建了新家庭,家里的房子布置成了婚房。
没办法,他只能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。
彼时单位里还有一个跟他一起报到的新人王劲松,
俩人一合计,便在高碑店附近租了一间平房。
为了省钱,他们经常到菜市场去捡别人扔下的菜帮子吃。
冬天太冷,平房里又没有取暖设备,俩大老爷们儿就钻一个被窝,把两条被子盖在身上。
虽然这段日子过得很苦,不过他心中对戏剧充满了理想,所以一切苦也都不在话下。
此后,青年艺术剧院合并成了国家话剧院,他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和女友佟欣一起住。
那些年没戏可拍,单位里的话剧排演也不多。
记得有一次佟欣生日的时候,没有钱的他只能买了一枚仿真戒指送给女友。
虽然心有亏欠,女友却说只要是你送的,都很无价,有心比什么都好。
熬过去了几年,终于在他30岁的时候,陆续有戏可怕了。
2000年,他先后接演了两部电视剧。
此后,一部剧接一部剧地找上门来。
虽然还不是主角,但相比于之前,如今的事业和生活已经大为改观。
彼时,单位也给他分了房子,女友也从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,一切都逐渐步入了正轨。
就在果靖霖思谋着什么时候向女友求婚的时候,佟欣却心生退却之意。
在她看来,男友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穷小子,事业蒸蒸日上,而自己就仅仅是个普通人。
她开始怀疑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合适,
毕竟演艺圈里离婚简直是家常便饭,两个人真结婚了,又能走多远呢?
思量之后,她提出了分手,果靖霖得知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棒,
他不能相信,两个人多少坎坷都走过来了,怎么能分开。
于是接下来,果靖霖追,佟欣就在生活中躲。
甚至于干脆避而不见他。
那段日子,两个人的内心都很煎熬而痛苦。
2002年的1月份,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,果靖霖再次来到了佟欣住楼下。
佟欣从窗户口冲他喊,让他离开,还说不爱他了。
而果靖霖什么都没说,就一直在楼下静静地等着。
就这样,雪一直下着,他在楼下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。
当佟欣从窗户口望下去的时候,雪地里的果靖霖,仍旧像个雕塑。
最终,佟欣冲到了楼下,两个人紧紧相拥在一起。
于是,32岁那年,果靖霖和佟欣结为了夫妻。
家庭有了,事业进一步稳固。
在拍摄完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》后,忙碌的果靖霖,想和妻子要一个孩子。
这时候,两个人结婚已经四五年了,是该像其他家庭那样,有孩子陪伴了。
2007年底,妻子顺利怀孕。
夫妻俩开始憧憬和畅想未来,想象着有了孩子后,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却再次悄然降临。
仅仅一个多月后,在一起检查中,佟欣患上了乳腺癌。
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,下一步怎么办,两个人一定要做出选择。
果靖霖要求把孩子打掉,然后专心给妻子看病。
但是妻子知道丈夫对孩子的渴望有多强烈,她希望能将孩子生下来。
两个人意见不一致,但接下来医生的意见却是不容置疑的。
得了这种病,无论是吃药还是其他治疗,肯定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。
在医生的建议和丈夫的开导下,妻子同意了治疗。
随后,她做了人流,开始进行治疗。
不过,佟欣坚决不同意做手术切除,只愿意接受放疗和化疗。
在她的内心深处,还想着病好之后,再生养一个孩子。
就这样,夫妻俩开启了漫长的疾病治疗模式。
为了照顾好妻子,果靖霖推掉了一切的片约,专心陪伴着她在医院治疗。
经过治疗后,佟欣的病情得以控制。
2008年的时候,妻子佟欣在家里休养,《袁隆平》剧组登门了。
导演史凤和觉得,果靖霖的形象气质,与袁隆平很契合,希望他担纲主演。
最初他不想接拍,毕竟妻子刚刚大病初愈,他还想好好陪在她的身边。
导演希望他抓住这个机会,而且妻子也希望丈夫能够接拍这个角色。
但果靖霖依旧放心不下妻子。
佟欣让丈夫放宽心,这段日子让自己母亲过来照顾。
于是,果靖霖最终同意了。
他开始到剧组布置的农村地点体验生活,同时和袁隆平近距离的接触。
由于要饰演袁隆平漫长的一生,年代跨度很大,很多细节性的东西都不能错过。
而且这部戏是在盛夏时节拍摄的,等到拍摄完毕,他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黑黝黝的老农民。
新戏拍好了,然而妻子的病情却复发了。
那一年的秋天,佟欣在丈夫的注视下被推进了手术室。
接下来的治疗依旧漫长而痛苦,虽然做了手术,但癌细胞已经扩散。
整个2008年的冬天,妻子都是在医院度过的。
随着2009年春天的来临,窗外的花儿都开了,但病床上的妻子却愈发憔悴了。
2月,丈夫把制作好的《袁隆平》样片拿到了病房,他想放给妻子看。
佟欣告诉他,我想等首映式,等那个时候,我要穿的漂亮点,和你一起去看。
不过,她的这一心愿,恐怕是永远完不成了。
3月份,佟欣的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那年月底,这个和果靖霖从小一并长大的人,永远“睡”在了丈夫的怀中。
当年8月,随着《袁隆平》的公映,果靖霖获得了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。
这个奖,也是他送给天堂里妻子的最好礼物。
这之后,果靖霖的演艺事业继续蒸蒸日上,但妻子的离世,显然是他内心永远的伤痛。
圈内的很多朋友都曾劝说过他,再找另一半,开启全新的生活。
不过,如今佟欣已经离世12年,但果靖霖依旧单身无子。
纵然是遭受过多次波折,他曾经说过,生活,还说要一直往前走。
文|二十二
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
果靖霖:爱演戏也爱家庭,妹妹智障,妻子去世12年不结婚